《當猴子不再是猴子!》
老實說,「福祿猴」剛發表時,崴爺覺得它沒那麼「醜」!
但被所有新聞台輿論「定調」後,「福祿猴」就開始「劣化」,變成了全台灣的「大笑話」。
新聞、網路、臉書上天天出現新的KUSO方式(連崴爺都玩過「福祿猴生成器」),充分展現台灣人的「揶揄創意」、和出乎意外的「娛樂效果」。
「福祿猴」事件發展到中段,崴爺就覺得今年的「台北燈節」真的「歪打正著」,靠這隻「醜猴子」製造了一波又一波話題,讓根本沒注意過燈會的族群,都知道今年主燈,今天晚上也吸引大批人潮去「朝聖」。
說真的,「台灣人」要的不是一隻「正常」的猴子,而是可以「引領流行」的猴子;猴子「美不美」已不再是重點,「葫蘆猴」給了一種人人可「婊」的爽快感!
所以這個「葫蘆猴案例」可以給創業家們參考:
高竿的行銷方式,不是把它包裝成「完美」的產品,而是讓「它」跳脫產品框框,變成為一種「流行文化」和「話題」。
這年代就算是「負評」、「瑕疵品」,也是找得到成功的「機會點」~~
PS 但崴爺真的覺得「福祿猴」的眼睛太「少女感」了點。
#福祿猴